明天,无锡首次直播“开盲盒”考古,带你了解6000年前的“无锡人”怎么生活 全球速递

2023-06-02 00:59:20    来源:扬子晚报网

6000年前的“无锡人”,长什么样?身高如何?营养水平怎样?吃大米吗?他们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特别是作为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时期,这个阶段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如果你对这些感到好奇,不妨关注将于6月2日下午2点开始的一场名为“开启6000年盲盒——探源马家浜文化墓葬”的直播活动。

直播海报,扫描二维码观看。

马家浜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其年代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已有7000余年的历史。马家浜文化时期,居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农用工具有穿孔斧、骨耜、木铲、陶杵等。还饲养狗、猪、水牛等家畜。渔猎经济也占重要地位,常发现骨镞、石镞、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以及陆生、水生动物的遗骸。马家浜文化也是无锡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是无锡地域文明之源。


【资料图】

近期,无锡市考古人员近期对隶属于马家浜文化时期,位于无锡市胡埭镇的马鞍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斩获颇丰”,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众多墓葬、房址和灰坑,其中马家浜文化时期墓葬共发现26座,随葬品有陶器10件(盆、纺轮、豆、网坠)、玉器(玉玦),石器(石锛、石钺、石纺轮),并有相当惊喜的发现。

墓葬出土遗物。

无锡市文化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称,虽然马鞍遗址马家浜时期墓葬出土器物总数不多,但这批墓葬整体保存状况较好,出土的玉、石器较为精美,特别是这批墓葬人骨保存比较完整,在南方同时期的墓葬中并不多见,为后续开展新石器时代体质人类学研究、食性分析、古病理研究、古DNA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我们解读无锡“早期先民”的“一把钥匙”。

不久前,相关方面从马鞍遗址整体打包提取了6座距今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墓葬,邀请了来自体质人类学、岩石矿物学、黏土学、微生物学、微痕分析和科技科技考古方面的专家,齐聚位于无锡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东基地,透过基地的“探源科考舱”通过多角度专业化提取墓葬内的各种信息,开展联合考古行动。

为了把学术层面的文明探源工程转化成了大众化的文明探源体验活动,达到让文物活起来,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的目的,让更多普通人特别是考古研究爱好者们,更多了解和直观感受专业考古的魅力,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特别举行此次直播活动,以“摸盲盒”的呈现方式,一起探究6000年前的无锡先民生活状态。现场,专家们将把其中的2座墓葬置于“探源科考舱”内进行清理发掘,过程则通过线上线下向社会开放。

“因为还没打开,还不知道会怎么样,但我对结果充满期待,应该会有重要发现。”无锡市文化考古研究所刘宝山这样对媒体表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校对 徐珩

关键词:

X 关闭

为什么这次寒潮南方降雪这么明显?
时间·2021-12-29    来源·新华社
山西绛县6名失踪者全部遇难 当地:已立案调查
时间·2021-12-29    来源·中新网
福建多地现雾凇美景 供电部门特巡清障
时间·2021-12-29    来源·

X 关闭